2018年3月30日,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漆工艺与材料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们,集体参加了首期课程的实践课。
上午,学员们前往北京华方雕漆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参观了燕京八绝之首——传统北京雕漆工艺的制作。下午则前往京作榫卯艺术馆参观,了解传统榫卯工艺。期间,华方公司负责人兼技艺传承人严悦、京作榫卯艺术馆负责人刘岩松,分别针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市场结合的方式方法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01 座谈 雕漆艺术
时间:2018年3月30日上午
地点:北京华方雕漆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本次座谈围绕雕漆行业的现状、雕漆与现代设计的应用创新的可行性问题展开,雕漆的成本、工序复杂性也是热议的中心。
华方雕漆公司方首先提出了该公司的发展趋势和困境。目前由于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北京的制作业基本迁往河北,甚至更远,而北京本地的人工成本也高,基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北京的传统工艺类公司将来主要进行研发与宣传。
公司对雕漆进行了相当高的投入,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发面,由于传统技艺老艺人越来越少,工艺的传承面临断层,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与收入往往难以维持,致使人才流失严重,人手不足的的时候设计师也得同时兼胚层制作。这就影响了继续以仿古的方式来发展雕漆行业。
因而该公司必须从传统创新的角度寻求发展,一方面结合新的设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选择尝试较具有风险性的文创产业,而其实用品类的产品只能以单批量、量少为策略,其利润空间不足以支撑中间商。但由于雕漆工艺的复杂性和工作周期长的特点,生产线多则对开发团队的压力也就越大。对于传统雕漆工艺品的市场消费正在逐年减少,礼品市场低靡,因而需要研究现代消费对象的价值取向,采用高附加值,快销的形式推向市场。这些是雕漆工艺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座谈中提出传统精神的提取是关键,而现代的市场消费者对作品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设计生产雕漆手机壳为例,仿制品以廉价材质和低成本工艺的形式竞争,一般消费人群很难理解雕漆背后的文化价值,而往高精度产品发展则面临其他难题,如配套的壳的生产线有待解决。
此外也有关于机械生产替代部分传统工艺环节,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探讨。关于雕漆工艺中被剔除的漆块是否可用于其它产品——如饰品、漆画材料的加工,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设计师由于对传统雕漆工艺的不了解,很难与厂家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又如何达到手工艺品的灵性。
参观珍品藏馆
严先生介绍从明永乐年间北京西城的“果乐园”雕漆作坊到解放初期的北京市雕漆工厂,再到2012年成立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工艺大师文乾刚、老艺人杜炳臣、刘金波等人物及优秀作品的赏析,并逐件讲解了馆藏雕漆屏风、食器、摆件等,为学员们开拓了眼界。
参观雕漆工艺车间
在工艺车间与年轻的手工艺人们的直接交谈与技艺观摩更直观地向培训班学员们展现了雕漆工艺繁复华丽下的千锤百炼。
参观荫房
02 座谈 榫卯艺术
时间:2018年3月30日下午
地点:京作榫卯艺术馆
京作硬木家具传承人刘岩松、雕漆工艺的传承人严悦一同参加了这次座谈。
刘岩松提出传统硬木家具的装饰工艺上重“满”,而现代生活中便捷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更倾向于欣赏相对简洁大方的装饰,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很好。
会上提出雕漆作为局部装饰与硬木家具结合的可能性,得到了双方公司的认可。刘岩松认为榫卯在工艺程序上是属于是后加工的,这样不会与雕漆的纹饰工艺产生冲突,两种工艺的制作程序周期是可以相互配合的,具有初步的可行性。而硬木不易变形的特点也为雕漆提供了很好的底胎。与雕漆方面的制作新中式的期望也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在纹饰的选择上应选择简化的造型,例如尝试当代年轻人所喜欢的几何化的造型。在工艺上面,大家也探讨了漆的加工与标准化生产的需求,以及脱胎漆器与3D打印结合是否会更为减少加工胎体的成本和时间等问题。
京作传统硬木家具中所传承的榫卯结构,凝结了工匠精神的巧思,学员们通过聆听传承人刘岩松的讲解,亲手接触种类繁多的榫卯模具,发现传统工艺中的迷人魅力。
首期课程已近尾声,相信首期课程的精华知识,能够助力大家呈现精彩作品!
(图、文:工艺美术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