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教学   /   教师   /   A-Z   /   L   /   正文
L

分享

罗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木雕工艺实验室负责人
教育经历

2005年 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10年 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2019年 结业于中央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理查·迪肯当代雕塑高级研究班

工作经历

2010年7月-2013年5月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实验教学中心教辅

2013年5月—2014年12月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助教

2014年12月—2016年7月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讲师

2016年7月—2018年12月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助理教授

2018年12月至今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雕塑系准聘副教授

学术兼职

2019年4月至今 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

2019年12月至今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理事

学术主张

1、具象艺术通过视觉存在直达内心的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表述复杂情感的语言,通过具象的方式重新认识感知和体悟的作用,重视现实体验和情绪感受,探索和表现人的“内在经验”。

2、“具象”更是一种媒介和坐标系,以此为线索可以回溯传统,为当代创作提供资源和动力,也能够走向实验与创新的路径,扩展思想维度。通过对形状、物质、场域的综合探究,掌握多重思维和话语方式,建构个人化的语言系统。

3、对东西方传统思想与表达方式的深入探索、对当代雕塑发展脉络与语言经验的系统研究,能够具备更为多元而深刻的思想基础,将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融汇思考,不断拓展认知、思维与表述的边界,构建一种体系化、当代性、开放式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

当代具象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当代雕塑创作语言研究


学术成果

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负责人,从事当代雕塑领域的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罗幻从具象人物类作品出发,近年来不断介入雕塑语言的深度讨论中,对经验表述、观念与形式、创作理论建构等问题均有研究与探索。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展览数十余次,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中国雕塑佳作奖、中国雕塑青年新锐奖等专业奖项,并获“百杰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海宁市人民政府、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常熟美术馆、时代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代表性论著


《作为语言的具象—当代具象雕塑创作方法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1年出版

《从语言出发—关于雕塑创作的几个问题》发表于《美术观察》2021年第11期

《时空与雕塑》发表于《雕塑》2021年第4期

《形状作为一种媒介》 发表于《美术大观》2020年第8期

《当代雕塑教学中的木材料语言》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8年第5期

《当我谈论作品时,我该谈些什么》发表于《艺术评论》2018年第1期

《一个雕塑家的雕塑——我所看到的安东尼·葛姆雷》发表于《中国雕塑》2018年第1期

《东方以东——赴日访问随感》发表于《艺术工作》(原《美苑》)2016年第5期

学术活动

2021年 入选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人才专题研修班

2020年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自主科研项目《以“具象”为线索的跨媒介雕塑实践研究》

2020年 担任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导师并做《形状的能量》专题讲座

2019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形象·物品·时空: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具象语言研究》

2019年 建国七十周年庆祝大会彩车《开天辟地》、《众志成诚》雕塑创作(主创)

2019年 “工艺维新——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与鹿儿岛县文化交流作品展”木雕刻部分策划

2018年 受邀在国家艺术基金“麦积山雕塑研究与创作人才培养班”做《重要的是形状》专题讲座

2017年 受邀在瑞典皇家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做《中国当代学院雕塑教育与我的创作实践》专题讲座

2016年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神农计划》 2016年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师学术作品展(造型) 策展助理

2015年“天行意动·首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组织委员会委员

2013年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

2013年“跨界•实验”——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

2011年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组织委员会委员

重要获奖

2010年 王子云艺术奖(作品《陆上行舟》 省部级)

2011年 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中国雕塑青年新锐奖(作品《雾》 省部级)

2014年 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 中国雕塑青年新锐奖(作品《河流》 省部级)

2015年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 优秀奖(最高奖)(作品《坐看云起时》 国家级)

2016年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师学术作品展(造型) 优秀奖(最高奖)(作品《雾》 省部级)

2016年 首届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

中国雕塑大奖三等奖(作品《一蓑烟雨任平生》 省部级)

2016年 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 中国雕塑佳作奖、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作品《坐看云起时》、《一蓑烟雨任平生》 省部级)

2019年 百杰优秀青年艺术家

2020年7月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教师奖

2020年11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第十七届“良师益友”称号

2021年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情况

教学理念:

致力于体系化、研究型、启发式的教学实践,将教学思路统一在培养“系统性雕塑思维方法”的主体结构之下,逐步构建起一种与传统雕塑教学理念相联接,并能够由此介入到现、当代雕塑创作方法演变与拓展的过程,学生能够进而理解当代雕塑演进的方向,并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其思考与实验热情的教学体系。重视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的双向提高,探索“通识教育、终身学习”的方法路径。

教学情况:

在本科教学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理念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在充分尊重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对当代雕塑变化与拓展过程中所面对的课题与方法的详细讲解,使得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有关雕塑研究的基本脈络,建立完整的学科逻辑体系。1、创新授课模式。定期组织观展与读书会活动,指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构建独立的认识与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2、搭建科研展示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发展循环系统,从更高的视野理解专业特点,打造开放、严谨、可持续的科研平台。3、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并推荐学生积极参与学术展览和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

 研究生教育建立在对学科方向的全面理解之上,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需要根据学生的志趣和能力进行量身定做式的系统性指导,着重强化艺术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深入研究能力的提高。1、将前沿文艺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扩充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2、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调查、体验生活内容,广泛开展讨论交流,给予相应的指导。培养“问题意识”,即在对学科工具熟练掌握后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独立思考与深入研究的能力。3、理论与实践并重,吸纳学生加入科研团队,直接参与项目调研、策划、访谈等工作,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研究思路,极大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跨领域的研究兴趣,以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扩展学科发展思路。

主讲课程:

泥塑人体(专业必修课)、泥塑着衣人物(专业必修课)、材料实践(一)(专业必修课)、材料实践(三)(专业必修课)、人体雕塑(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等。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100084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