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办于今年9月13日公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艺术学门类较之前的学科目录作了较大调整并引起各艺术高校及有关大学艺术学院、系较大反响,笔者认为这次艺术学门类学科目录调整,存在不同意见和分歧,是可以理解的。
新的学科门类最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其一,将学术型研究的艺术理论、艺术史及部门艺术史论研究,如音乐史论、美术史论、戏剧史论、电影史论、设计史论,全部归于“艺术学”一级学科目录下,形成统一的艺术史论研究大家庭,集中统一管理,形成艺术学(艺术史论)研究的团队和大方阵,融汇各部门艺术史论研究,形成合力,促进艺术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期望取得艺术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具有积极作用。
其二,明确艺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目录,重视技术实践方面研究生培养,首次将专业博士纳入目录规划之中,这是我国博士生培养的一大突破,是我国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之前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中已有专业硕士的培养,但博士生只有学术型的,而没有专业博士培养目录和制度。这次专业目录调整,将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型、实践性质硕博生的培养并举,涉及具体部门的研究生招生培养目录,如美术与书法、音乐、舞蹈、设计、戏剧与影视,全部列入专业研究生目录之中,也就是今后各艺术门类研究生培养,只能在专业研究生这方面招生,这样大大加强了音乐、美术、戏剧、电影、设计等具体门类“术科”人才培养的力度,也就是为美术、音乐、戏剧、影视等培养实践型的创作与表演高级专门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往创作、表演实践类艺术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后来有限地扩展到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之外,增设专业艺术硕士。这一次目录调整,取消了美术、音乐、戏剧、影视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录,全部归到专业硕士即实践型硕士研究生之中。同时增设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回归艺术院系培养研究生人才以“术科”即技术,或创作表演方向上,这对我国音乐、美术、戏剧、影视及设计等专业创作、表演高级人才培养,将产生深远影响,适应了我国社会对艺术创作、表演高级人才的需求,其方向值得肯定。
我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历次学科调整
我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发端于民国初年,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际,废科举、办新学、兴办新式学堂、开办新式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一批高等艺术专科(“专科”二字相当于专门,而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专科、本科学历中的专科)学校纷纷创建,如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国画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8年创办北平美术专科学校;1920年创办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增设音乐科;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创办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此外还有上海的中华艺术大学、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南京、无锡、广州、四川等城市都开始兴办艺专,既有国立、市立的公立艺专,也有私立艺专,这些高等艺术学校为我国培养出大批新式艺术人才,极大促进了20世纪我国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业的发展。当时这些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层次主要是专科、本科,也有的学校附属中学、高中部,如武昌艺专就有五个层次,即附设初中、高中部,大学有专科、本科,并在国画、西画设一年的研究部,相当于本科之上加一年研究学习,类似于今天的研究生。民国艺术教育,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强调学科性或学科建设,各校主要是根据培养人才需要分为各专业,如音乐、美术,美术中分国画、西洋画、雕塑等。培养人才的重点当然主要是实践型的创作、表演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30年,文化部等直属的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工艺美术等独立高校得到新的发展,此外,高等师范学院也要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一般也开设音乐系、美术系,综合大学开设艺术专业很少。这些院系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艺术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了大批艺术师资力量。当时也是按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分类招生培养,主要是在本科层次。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艺术院校招生与此同步,1978年和1980年初开始由教育部审批硕士点,当时是按专业方向申报的,而不是像现在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大学科申报的。笔者197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时,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的是经过审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有的还没有,后来才批准的,研究生毕业时,如果还没有批下硕士点,可在两年之中到其他大学有硕士点的单位去答辩、审核,合格才能授予硕士学位。大约1983、1984年,国家审核批准了少数几个学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如中央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央音乐学院、中央工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时审批的艺术学科博士点及此后审批的,全部都是艺术史论研究方向的,没有创作类的即现在说的专业博士点。这样,我国艺术学科博士培养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进行了。当时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门类都放在文学门类之中,即授予文学博士、文学硕士学位。当时本科是不授予学位的,只发毕业证,没有学士学位。
大概是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艺术学科的目录,就是总称“艺术”,再设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为了加强艺术史论研究的学科性质,如美术部门中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将原来的美术历史与理论改为美术学专业,包括美术教育,即美术师范,因美术教育没能被独立设置和绘画、雕塑并列的专业,就附属在美术学中,所以后来有一些以美术学专业招收的本科生除美术史论专业外,还有美术教育专业。以此类推,在音乐部门中,音乐史论也改为音乐学,这样加强了艺术史论学科特性。这一时期,本科毕业也开始授予学士学位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10多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特别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动画人才需求增大,加上高校合并、扩招、新设专业盛行,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继20世纪初出现一轮高潮后,在2000年前后又出现了一次大发展,不仅艺术院校招生规模翻了几倍,而且在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农业、林业、科技、地质、邮电等大学也新增艺术院系,开办艺术专业,可谓高等艺术教育的一次大飞跃。这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组召集人张道一、于润洋等成员,大多为艺术史论研究专家,为了强化艺术的学科性质,将一级学科由原来的艺术改为艺术学,八个二级学科都带上“学”字,即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广播电视学、艺术学(史论)。这样从学科建设来看,加强学术性研究,有一定历史作用。创作实践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也都设置在音乐学、美术学等二级学科之中,而博士招生主要还是史论专业。当时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由张仃、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陈丹青开始招收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结合的博士生,被业界称为招收“绘画博士”,引起争议,有不少专家反对,但后来逐渐被各艺术院校接受。博士论文仍按理论博士生要求完成,包括评审、答辩和抽检,对绘画创作本身并没有毕业要求,主要用论文检验学术水平,只有论文统一的一般评价标准。当然这些绘画博士生,大部分论文选题是现当代美术创作问题,或者当代艺术家与作品研究。这在当时也是一种突破,博士生导师以前一般由艺术史论教授担任,现在画家、音乐家教授也可以担任了。
这样到2011年,由于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全国近2000所大学设有艺术专业,艺术学不能再包括在文学门类下了,经仲呈祥等学科组专家呼吁,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学生不再授予文学学位,而授予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艺术学升成独立学科门类后设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次学科调整,最大成果是艺术学独立为门类了,从此,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位不再是文学学位,而是艺术学学位了。此后学科建设按五个一级学科建设和评估,在学科评估中强调理论研究成果,即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立项的科研项目,当然也包括创作所获得奖项。这样,按新的学科门类建设了十年,学科建设评估中,科研成果被放在重要指标的位置,这对提高学术质量和水平、推动艺术院校科研发展起到较大作用。
2022年版艺术学科研究生目录,基本回到上世纪90年代,虽然门类为艺术学,但目录改为“艺术”,而不是“艺术学”,大目录实际为“艺术”加“学科”,上两次目录中各艺术部门为美术学、音乐学等,这次都将“学”字拿掉,变回到90年代的“美术”“音乐”等。由于书法有其特殊性,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人曾向教育部建议增设书法为一级学科,现将“美术”与“书法”并列为一级学科。设计学牵涉到工科中的工业设计,上一次目录原打算把美术与设计合为一个一级学科,但工科中学位委员反对,就将设计学独立设为一级学科,现在“设计”仍为一个一级学科,音乐和舞蹈原为一个一级学科,现分开为两个一级学科,戏曲与曲艺增设为一个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仍然为一个一级学科,现在的目录将原来一级学科中的“学”字去掉,直接以艺术种类名称称呼,即美术与书法、音乐、舞蹈、设计等,这实际上包含的意思是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还是培养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学科中实践创作人才和表演高级人才。
新版学科目录调整的特点和带来的问题
其一,按照新学科目录要求,以后所有艺术类学术型硕博研究生归口到唯一的一个一级学科“艺术学”名下。这有益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学、艺术批评专业和部门艺术史论如美术史论、音乐史论结合,既有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理论、艺术史学、批评理论之普遍性、概括性理论研究,又能同部门艺术史论结合,避免理论空洞和理论空谈,亦可促进如美术理论、音乐理论上升到普遍艺术原理高度;同时解决艺术史研究归属的争论。在上次目录设置“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后,特别是在艺术史研究中,有专家认为要寻找“艺术学理论”学科中“艺术史”研究的特殊性,要寻找区别于美术史、音乐史、戏剧史等具体门类的具有综合性的一般艺术史,并把研究美术史、音乐史、戏剧史等具体门类艺术史排斥于艺术史之外。笔者曾在多次有关艺术学学术会议上发表意见,认为这种做法是作茧自缚,主张不能把艺术史和艺术史学混同。艺术史是研究具体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怎么能在博士论文评审中,将有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中研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的美术和音乐或舞蹈及其艺术家与具体艺术门类的作品的论文排除在艺术史之外呢?怎么能要求一位硕士和博士写一篇学位论文,既有美术,又有音乐,还有戏剧、电影等内容?这将是一篇大杂烩似的学位论文。这怎么能对相关艺术史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推动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展开?笔者当时就主张,例如研究顾恺之、研究北宋山水画,放在美术学学科中,当然是美术史论文,而放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中自然也是艺术史论文,这本来给艺术学理论学科带来很大的自由自主,但非要将此踢出去,将美术、音乐、戏剧等具体的美术史、音乐史、戏剧史的个案、作品、流派研究排斥掉,那艺术史就是空壳,没有任何实际内容。而所谓一般艺术史概括研究,只能在对美术、音乐、戏剧相关的艺术史观、艺术史思想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如同黑格尔《美学》研究艺术史学一样,作出史学理论、史学观点方面的抽象概括研究,这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这是艺术史学理论研究,而不是艺术史研究,且是在对音乐史学、美术史学普遍规律作深入研究之后,才能从中抽象出普遍的理论原则。如果要求博士生写这种学位论文,或者要求导师指导这种论文,都是勉为其难。现在将美术史论、音乐史论、戏剧史论都归到“艺术学”中和原来的“艺术学理论”合为一体,上述的这种争论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新版学科目录将艺术理论和美术史论、音乐史论等整合到一起,迎来艺术史论研究深化与提高的新机遇。艺术学研究多出创新成果,在艺术理论、艺术史与史学、艺术批评等方面,有望创造新的理论与思想,提高我国艺术学研究整体学术水平。至于学科对接的问题,如一个单位已有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博士点,那么将设计史论、美术史论研究力量,同艺术学理论力量共同整合为“艺术学”就基本解决了。此外,还有一些师范大学,有的学校有美术学、音乐学博士点,但没有艺术学理论博士点,建议将美术学、音乐学中史论研究力量合并备案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博士点,这样能够保证其艺术学硕博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型,当然同时在学科建设中也需要继续加强艺术史论研究力量,保证艺术学学科的权威性和学术水平。
其二,专业研究生培养。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已经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即专业硕士两种,在艺术专业硕士培养中也逐步展开,所以专业艺术硕士培养已经取得一些经验。如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艺术学科既有研究型艺术史论、美术、设计硕士研究生培养,前些年又增设艺术管理、绘画、设计、书法等专业硕士招生与培养。所以现在根据新版学科目录将硕士生分为“艺术学”理论方面和专业硕士,问题不大,就是取消了美术、设计中研究型原有的硕士(创作)培养,全部将创作实践型的研究生都归口到专业硕士了。
现在主要问题是专业博士的招生和培养及其课程设置与考核、毕业标准制定,这将是各个学科点面临的重要的新问题。之前艺术类博士点建设全部按学术型标准、科研论文标准设定的,以前专业博士也没有经过试点,突然全部展开,令各高校有点措手不及。这种专业博士在国外似乎也不多见。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在保留研究型博士培养即“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博士培养以外,新增各艺术门类专业博士,是丰富我国博士培养方式,使博士培养制度多样化,突出各艺术门类创作、表演高学位人才培养,适应我国新时代对艺术创作、表演高人才培养的需求,走出中国式博士培养的新路。但是同时要防止专业博士因无严格毕业考核标准,使其“放水”,不能保证质量,成为博士“赝品”。这样,我们在突出强调专业博士专业创作表演水平的同时,也要强调其艺术人文修养,在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博士独创性艺术作品、个展、演出等自然要求相对提高,对其博士论文相对艺术学学术型博士论文,当然要求要低一些,但也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总结创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或对当代艺术现象、艺术创作形式、风格语言进行新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博士培养质量。专业博士招生,明后年将全面展开,事先要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初步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
专业博士点,可在原博士点上转型备案报批。将各具体艺术门类的史论研究回到“艺术学”,创作表演留在专业博士门类。但是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有些师范大学,原具有美术学、音乐学博士点,有的在专业创作表演方面也很突出,理论研究也不错。但有的可能在综合水平上较好,而创作表演并不是特别突出,比如之前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没有博士点,而有些师范大学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在可分设音乐、舞蹈两个一级学科专业博士点,那么舞蹈专业博士要达到什么专业水平呢?舞蹈博士的专业表演水平,假如没有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硕士水平高,那将何以面对?这样就给专业学位博士点在专业创作表演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目前专业博士招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
所以,这次专业目录调整,给各艺术院系带来艺术人才培养新的机遇,可以放手培养创作、表演硕博研究生人才,为此开辟了新的宽广的道路;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既要保证专业博士创作表演达到较高的水平,又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作为专业博士培养一项新的制度与规则的建立,还需要做艰巨的工作,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博士培养体系的路径,此乃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陈池瑜,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授。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1月号、学习强国平台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