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   学者之声   /   正文

分享

【学院文脉】重温经典 | 田自秉谈工艺美学
2019.11.21

不久前,《装饰》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作为优秀期刊之一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

一本刊物,折射着一个时代。创于1958年《装饰》杂志,在六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始终紧随时代,将各个时期的设计面貌鲜活地呈现出来。

今年,我们特别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重温经典”,回顾以往刊载于《装饰》上的旧文,与读者一同回眸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

今天重温的是,田自秉1987年的旧文《工艺美术和美学》。

田自秉

编者按:

田自秉先生是我国当代工艺美术史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设计界最早倡导美学研究,工艺美学的学科建构与他的执著探索和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他对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工艺美学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工艺美术理论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奠基和深化拓展之功。其理论著述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可读适解”是其工艺美术理论的一大特征。本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美学的角度提出了工艺美术的审美研究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被大多数人认识。


工艺美术和美学问题,近年来已有不少同志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学术理论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系统化和深化这方面的研讨,有待于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工艺美学。

在国内已有技术美学一词的应用,也有提出生产美学或劳动美学等词的,都不免非常广泛。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特点,我以为仍采用工艺美学一词更为妥切。

技术,一般是指根据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更广泛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过程或方法。所以,技术美学的研究,大概是涉及以上范畴。而工艺一词,在五十年代曾不准确地译成为手工艺,因而多年来,给人们形成一种不准确的概念,认为工艺美术就是手工艺,甚至就只是特种工艺;认为越是加工精细,就越具有工艺美术的特色。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工艺一词,是指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是操作技术的经验。工艺和美术合用,词义可具有美的成分。所以,简约地说,工艺美术是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术,它不以技术加工的程度为标准,而以美化加工的程度为依据。这种美化加工,不限指手工加工产品,也包括现代生产加工(包括机器、电脑等)的各类制品。这种研究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方法和过程的学科,可称之为工艺美学。于此,可见工艺美学和技术美学并无本质的区别。然而作为艺术之一的工艺美术,应用工艺美学一词则是更为具体,更为明确。

我们通常说,工艺美术是美化人民生活。所以,美化是工艺美术的主要任务,艺术学将艺术的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三种。各类艺术由于各自的艺术特性,对这三种作用的要求也往往是不平衡的,亦即各有侧重。而工艺美术,则通常是以美感作用作为主导,它通过美感作用体现其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例如,工艺美术通过工艺形象,使我们认知时代的美和民族的美,使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意义。所以,美学对于工艺美术来说,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或不显著的直接性和主体性。所谓直接性,就是工艺美术的创作,是美的直接体现,是直接创造美;所谓主体性,就是工艺美术的创作,是美的创造的本体。这样,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具体的物,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被反映的客体。

高尔基曾写道:“艺术的奠基者是陶器匠、铁匠和金匠、纺织工、石匠、木匠、木刻匠、骨刻匠、兵工、画师、裁缝,总之,是手工艺者;他们艺术地制成的东西,不仅使我们心旷神怡,而且充实了博物馆。”也具有这样的意思。我很赞赏这样的提法:“我们美化生活,生活美化我们。”它辩证地、具有反馈性质地概述了工艺美术的艺术作用,同时也表述了工艺美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田自秉著作与文集

工艺美术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即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这正是具体体现了马克思所阐述的“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光辉论点。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只有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则可以能动地创造性地活动,人的活动体现出其目的性和规律性,人在劳动中看到了自己。人在创造中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对象,赋予自己的审美感情,这称之为“物化”,而对被改造的客观自然物来说,则是自然物之“人化”。工艺美术的这种物化的过程,比之如实描绘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所以,工艺美术创作,具有更为深刻的创造本质。它在物化的过程中,必须寻求一种对应关系,亦即哲学上所称的“异质同构”;必须应用一种长期积累形成的审美表达形式。这种长期积累,有的同志称之为“积淀”。我则以为用“积渐”更为妥切。《汉书·贾谊传》:“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这里讲的是安危,表达的事是物的由浅到深,由隐到显,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工艺美术工作者应当善于把握一个民族在精神文化中的这种积渐,并用恰当的形式来体现。所以,真正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不只要表现出时代的脉搏,而且要体现出民族的素质。我国传统的、民间的工艺美术中,常见的表号、寓意、谐音、联想、象征以及诸种抽象手法,都是这类表现形式的应用,它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东方工艺美的光彩,为世界人民所赞赏。

工艺美术是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融合。因此,工艺美学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探索美的规律,以创造美的工艺形象。

所谓生活美,是研究人们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美的观念,研究民族的审美特点,研究生活发展中流行心理对美的追求,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思想、心理、品质、意趣以及习俗等内容。生活美是工艺美学的基础,也是工艺美学的内涵。

所谓艺术美,是研究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例如形式法则,形式感等,它反映人们的智慧创造,是工艺美学中的主要方面。

所谓科学美,是指在制作中的物质美、结构美、技巧美等内容;而这方面,过去往往为我们所忽视。

只有生活美和艺术美,还不能构成完整的工艺美术创造;有了科学美,才能有美的体现,才能达到物化。这是工艺美术与建筑除外的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说生活美是工艺美学的意态的内涵,属于观念范畴;艺术美是工艺美学意态的表达,属于创作范畴;科学美是工艺美学意态的体现,属于技术范畴,工艺美学则是这三者完整的、辩证的、有机的统一。

研究工艺美学,除了要重视从我国传统的、民间的工艺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也要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某些美学思想中获取有用的启发。例如格式塔美学对于形的研究和探索,扩大了我们对形的认识及其所表现的观念;即使是精神分析美学,也将使我们对艺术的精神反应和心理活动有所启示。特别是朗格的“符号论”美学,这涉及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和抽象手法,有助于深化对工艺语言的科学研究。

《装饰》1987年第2期封面

本文发表在《装饰》1987年第2期,原文:《工艺美术和美学》。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100084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