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22年8月29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校长彭刚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展览原计划展出至10月23日,因反响极佳延期至11月6日。
故宫博物院策展团队为了实现传统与当代的融合全力以赴。展览涉及的馆藏展品从西周跨越至明清,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展出了多件国家一级历史珍宝,包括郭熙、米友仁、倪瓒等历史名人难得一见的逸品,还邀请了中国当代艺术不同领域的重要艺术家:白明、刘丹、徐冰、徐累、唐明修和张永和,从材料、工艺、器物、文字、绘画、空间、观念等多个文化层次一道解读经典、致敬传统,共同打造了这场带有理想与浪漫气息的主题展览,系统性地呈现了传承中的中国书房。从学术到实践,真正了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清华美院陶瓷系主任白明教授除作品受邀参展,还与其他艺术家一道配合故宫策展团队经历了历时一年多的主题策划、展品挑选、布展设计、纪录片拍摄等一系列的筹备工作。
白明教授在浙江绍兴为节目组的展览纪录片《因为书房》第四期讲解兰亭雅集与陶瓷之源,并在上虞完成创作。
展览纪录片《因为书房》第四期
白明在故宫
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在登峰造极的古物之间融入自己的作品,既是荣幸也是挑战。白明教授作为陶瓷艺术的代表为展览准备了三套作品方案,分别是《墟相·卷轴》《线释水》和《茶器装置》,对应了陶瓷艺术的三个方向:艺术、装饰与器用,同时也呼应了文人的精神、品味与生活,而前两个方案最终得以在展览中呈现。在《我的创作与“书房”之间可能的关系》一文中,白明教授解释了其创作之源,他一直将“书房”视为一种思想和心理的生命能量空间,也是其日常抒发困惑、获得释放与宁静的慰藉之所。而现实的书房意象也早已随日常不自觉地融入在他几十年的创作,在《席纹如书》的墨色间、在《管锥篇》的褶皱里、也在《卷轴墙》络叠之中,在由近及远的遐想中,若隐若现地闪烁。
白明家中书房
《席纹如书之二》 2020年
1.6mx3m,水墨、茶
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白明教授的作品分别在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和第三单元“结气霜雪”中出现。陶艺作品《墟相·卷轴》配以水墨作品《席纹如书》,陈列于“委怀琴书”展厅最核心的部分“五经萃室”之后,与五经图书相对,这一部分突出的便是书房所寄托的中国文人在天人之间所寄托的情怀与传承。《墟相·卷轴》所采用的瓷泥中特意加入了纸浆,不是为了从工艺上降低制作的难度,而是为了传递观念。作为人类文明重要传播媒介的纸张也是承载中国书画表达与审美特征的材料,白明教授将其化为纸浆,与中国另一个文明象征瓷土融合在一起,制成古代书籍的形态符号——卷轴,柔软的书籍与纸张支撑起瓷土,为瓷的高贵与脆弱增加了妥协、柔韧的秉性,释放出更大的想象空间。白明教授还用从古至今流行的多种烧成方式,以不同的温度和火焰赋予这些卷轴以生命,在丰富的组合堆叠与光影之中,营造出绵延山脉的宏阔之感与从远古涅槃至今的意象。承托作品的亚克力条案参考古代条案的形制,长约3米,传统形态符号与古老的故宫展场环境之间形成错位的张力,却又拥有从古至今让人感觉到存在于记忆当中的某种温暖,将文化的传播、延续与中国人认识自然的独特心路历程融为一体。
《墟相·卷轴》,展场与局部
另一组青花作品《线释水》位于第三单元“结契霜雪”之中的“雅集唱和”空间。雅集是书房的延伸,是文人品饮抒怀、畅抒胸意之所,群贤毕至的雅集也成就了中国思想、诗歌和书法的高峰。该空间以“曲水流觞”的设计为主线,绵延环绕的曲线展台形成溪流般的动线,“漂浮”着不同朝代的耳杯、酒壶、建盏、茶托等茶酒之礼器,穿插着白明教授6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青花作品《线释水》。这些当代器物的体量远远大于传统器物,却因其形与色的含蓄、幽深和抽象,并未以张扬之态抢夺视觉话语,反而在虚实盈亏的光影之间,与古老的器物近在咫尺仍遥相呼应。《线释水》以一线之涌动,贯穿古今,正如中国文人在水的万化之态中看到了宇宙自然的无限丰富与至高境界。
《线释水》,一线之涌动
《线释水》与古代器物遥相呼应
雅集唱和空间
沈时《兰亭修葺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明
“照见天地心”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蕴含其中的时代精神。此次故宫在策展的观念层面有了重要突破,以书房为主题,却不再是还原具象的传统书房空间,而是以解构的方式抽离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书房,聚焦其中的“意”与“象”,使得跨越古今的珍宝与艺术,创造式地构建出了一个流动和延展的概念空间,引导观众在思索中感知中国文人的情感诉求与精神境界,发现自我个体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心灵共鸣。“照见天地心”超越了既往的考古式展陈,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尝试,而展览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被写入历史的带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照见天地心开幕式
白明教授(右三)
(图、文:陶瓷艺术设计系 白明教授)